陕西大荔县累计23.9万人受灾:损失惨重的真实图景
在2021年的深秋,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。连续强降雨和渭、洛河汛情的叠加影响,使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据统计,截至当年10月9日22时,大荔县因灾累计受灾人口达到了23.9万人,49.1万亩农田被淹,多处道路、水利、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,经济损失巨大。这一数字背后,是大荔县人民生活的巨大变故和重建家园的艰难道路。
这场灾害的根源在于连续多次的强降雨。自8月30日以来,大荔县先后出现了5次降雨过程,特别是9月份连续3次的强降雨,累计降雨量达到了290.6毫米,同比偏多272%,成为历史同期第二高值。这样的降雨量对于大荔县这个地势相对低洼的农业大县来说,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。
随着降雨的持续,渭河和洛河的水位不断上涨,最终导致了洪水的爆发。10月8日起,洛河下游赵渡镇等部分村庄开始出现漫水险情,农田被淹,房屋受损,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。为了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,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灾,并紧急转移受灾群众。截至10月9日下午,已经转移了上万余人到周边安置点或投靠亲朋。然而,即便如此,灾害带来的损失依然无法估量。
农田受灾是大荔县此次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环。据统计,全县共有49.1万亩农田被淹,涉及17个镇(街道)108个村。被淹的农田中,玉米、红萝卜、花生、冬枣、秋延椒、柿树等主要农作物几乎全部受损。这对于以大荔县为生的农民来说,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。据初步统计,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4.61亿元。这样的损失不仅意味着农民们一年的辛苦劳作付诸东流,更意味着他们未来的生计和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。
除了农田受灾外,大荔县的道路、水利、电力等基础设施也遭受了严重破坏。多处道路被洪水冲毁或淹没,导致交通中断,救援物资和人员难以迅速到达灾区。水利设施受损则进一步加剧了洪水的危害,使得灾区的水情更加严峻。电力设施受损则导致灾区供电中断,给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。
在这场灾害中,大荔县的冬枣产业遭受了尤为严重的打击。大荔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种植基地,全县种植冬枣面积约有40万亩。然而,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却将大片枣园淹没,使得枣树长时间泡在水里,果树受损严重。据当地枣农估算,每亩冬枣的前期投资都在5万至20万元之间,而重新种植则需要3至4年的成长期。这意味着,许多枣农将面临着长达数年的无收入期,经济损失难以估量。
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,大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,全力投入到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。政府相关部门紧急调拨救灾物资,组织专业救援队伍深入灾区进行抢险救援。同时,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,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安置和生活救助。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和企业也纷纷伸出援手,捐款捐物支持灾区重建。
在抢险救灾的同时,大荔县政府还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。一方面,加强对灾区的监测和预警,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;另一方面,组织力量对受损的道路、水利、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抢修和重建,尽快恢复灾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同时,还加强对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和救助工作,帮助他们尽快走出灾害的阴影,重建家园。
然而,尽管政府和社会各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,但灾后重建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难。对于受灾群众来说,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家园被毁、生计无着的困境;对于当地政府来说,他们需要解决的是资金短缺、重建任务艰巨的难题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如何尽快恢复灾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,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,成为了摆在大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。
此次灾害不仅给大荔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,更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心理创伤。许多家庭在这场灾害中失去了亲人和家园,他们的生活轨迹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对于那些以农业为生的农民来说,他们面临着生计无着的困境,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。
然而,在灾难面前,大荔县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。他们没有被灾难击垮,而是团结一心,共同面对困难。在政府的领导下,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,他们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,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重建家园。
总的来说,陕西大荔县此次因强降雨和渭、洛河汛情导致的灾害,给当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损失。然而,在灾难面前,大荔县人民展现出了团结一心、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。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,他们正在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,努力恢复灾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虽然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难,但我们相信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大荔县一定能够战胜灾难,重建美好家园。
28.11M三星手机助手安卓版
67.47M魔耳国际英语安卓版
40.44M华为红包助手软件
67.01M糗事百科最新版
43.31M搬小凳
4.28M建筑工大战僵尸无敌版
43.91M英雄战魂
12.71M卓木鸟二手车app
41.11M三生问道
4.85Mdiskdigger照片恢复专业版
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著所有。如有侵权,敬请来信告知 ,我们将及时删除。 琼ICP备2024021917号-15